首页 >> 企业 > >> 内容页

每日热闻!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,目标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破2万亿元

2023-01-28 19:16:53 羊城派

文、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周盼

1月28日下午,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《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新闻发布会,记者从会上获悉,未来3年,惠州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、制造业当家,目标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

现场,惠州市政府副市长黎炳盛介绍了《行动方案》的相关情况,主要包括总体要求、发展重点、五大行动、要素保障及环境高地等五个部分,23条具体措施。

其中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,提出“到2025年,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,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%”。第二部分是发展重点。分别是: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产业集群,并将每个集群细化了发展方向、定位和目标。第三部分是实施五大行动。共5项内容16条措施。分别是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、补链延链强链行动、园区提档升级行动、项目建设提速行动、产业提质增效行动。第四部分是推动要素保障向制造业集中。包括:加大土地供给力度、强化财政资金支持、优化金融供给结构、加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。第五部分是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新高地。主要包括强化“制造业当家”意识、建立健全会商协调督办机制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等3方面内容。

“此方案是惠州市委、市政府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需求。”黎炳盛表示,惠州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、制造业当家,聚力打造“2+1”现代产业集群、“3+7”工业园区,推动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、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汇聚、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,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,为广东经济走在前、“挑大梁”多作贡献。

聚力打造“2+1”现代产业集群

新闻发布会透露,从惠州实际情况来看,就是要坚持发展“2+1”现代产业集群,集中力量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,同时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长足发展。

近年来,惠州工业经济快速增长,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。2022年,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97亿元、增长42%,总量、增速均居全省第2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.11万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2425亿元、增长6.3%(总量持续位居全省第5,增速位居全省第2),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94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千家,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达16家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36家。此外,惠州还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个,实现“零”的突破。

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,2022年,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达3450亿元,在现有中海油2200万吨炼油、中海壳牌220万吨乙烯的基础上,埃克森美孚、恒力石化等世界500强石化龙头企业先后密集落户,呈现国企、民企、外企同台竞技良好局面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,规模位列全省第三,集群规模以上企业855家,其中12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,11家企业上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100强,15家企业在境内上市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形成中医药制药、生物医药材料、医疗器械、医疗设备智造、中药材种植加工、药食同源饮品生产、健康旅游综合体等产业布局。
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惠州支柱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。石化能源新材料、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6000亿元、8500 亿元,规模分别较2020年翻一番,为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长足发展,实现规模300 亿元以上

“3+7”工业园区提档升级,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

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聚集区,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。《行动方案》提出园区提档升级行动,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。

发布会现场,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惠州将进一步科学统筹和明晰产业布局,让各个产业园区各展所长,形成功能错位、高效联动的产业集群。“3+7”工业园区将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、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,结合园区各自的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,细分产业发展方向,并据此编制产业招商图谱以及重点招商企业清单。力争到2025年,“3+7”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.5万亿,合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75%。

2020年以来,惠州“3+7”工业园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,年均投入150亿元。2023-2025年,惠州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,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园区建设,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加大园区建设,三年累计投资将超650亿元。

与此同时,惠州将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。按照“工业项目优先、工业园区优先、拿地即动工优先”原则,精准配置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。落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%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。科学推进工业用地收储和供应,积极盘活“批而未供”“供而未用”土地,鼓励支持低效、低容积率工业企业“工改工”,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厂房,支持工业企业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。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
责编 | 冯小静

校对 | 周勇

20条 上一页1/20 下一页
最近更新